臺南市新園蒙特梭利幼兒園
  • 首頁
  • 入學資訊
    • 關於 >
      • 教學內容
      • 蒙特梭利
  • 在校訊息
    • 行事曆
    • 學習計畫書 >
      • 櫻花家
      • 百合家
      • 玫瑰家
    • 相簿
    • 親子屋
    • 宣導資訊 >
      • 教育部通報109.01.30
      • 武漢肺炎防疫
      • H7N9流感專區
      • 預防登革熱
      • 狂犬病專區
      • 臺灣母語日
  • 更多文章
    • 孩子不麻煩
    • 教師心得
  • 聯絡新園
  • English
  • 兒童疫苗施打專區

教師心得

自由與紀律

4/13/2022

0 評論

 
​                           自由與紀律                  T32 2022-04
紀律的界定是孩子會從內在的自我去控制自己。在對的環境裡孩子可以學習的方式也會更多元化,在孩子剛接觸到環境中的教具,第一步老師會先示範如何正確操作教具,而在示範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去打開孩子對教具的興趣,讓孩子去好奇並想自己嘗試操作,慢慢的孩子會專注投入在教具中,甚至是重複操作同個教具。
在蒙氏教室裡,孩子可以自由地去選擇他想操作的教具,但並不見得教室中每個教具都是適合這個孩子的,不同的教具對應的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如何引導孩子去選擇對的工作,便是身為蒙特梭利教師的工作。在教室裡教師本人就像是一位觀察者,要去注意孩子們的每個一舉一動,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孩子操作過程中如果開始有玩弄教具的舉動時要立即阻止,這個阻止並不是去責備孩子,而是引導使用的方式,重新示範一個教具如何操作,有時間時可以適時地陪伴孩子工作。當孩子慢慢投入到工作裡時,教師就可以慢慢抽身離開,但是視線還是要再回到這個孩子身上,這個過程不單單只是陪伴孩子工作,也是和孩子建立一種情感上連結。
當我們站在外頭觀看蒙特梭利教室時,有的人會覺得孩子很自由,感覺沒有人管束孩子,但是當你站在教室裡,當你正身為一位蒙特梭利教師,你需要時刻將注意力擴大至每位孩子。對於小幼班這個時期的孩子,與其去制定嚴厲規定,不如從簡單的教室常規開始會是更好的。有時候看似簡單的靠椅子、拿取工作,都是需要不斷的去重複提醒、示範。當孩子的常規養成習慣,相對的,孩子在工作中便會顯得更穩定。在教室裡可能有些孩子會使用一些方式來吸引教師的注意力(例如:不停地喊老師幫忙),如果這時候教師沒有去引導孩子如何使用正確的方式請求幫忙或者建立孩子自己獨立工作的信心,孩子的行為可能會漸漸惡化,到時候要再調整就會來不及。所以要注意到每位孩子的狀況,並適時的給予協助,引導孩子回到正軌,孩子的服從度也會較高。
0 評論

自由與紀律

4/13/2022

0 評論

 
                                                                       自由與紀律            T11 2022-04
    內在紀律的培養從孩子離開家庭到學校生活就開始培養了,在學校裡我們透過環境、團體、人際的互動讓孩子從學校教室的常規去學習由內在發展的自我控制,「有限制的自由」在蒙特梭利教室裡裡自由與紀律是正相關的,但絕對不是放縱孩子隨心所欲,放縱就是缺乏規範的自由。教室中孩子的自由是建立在紀律上的。
    我們不難發現現在網路上很多文章,都強調要「尊重」孩子,但所謂尊重的定義卻是不知不覺的放縱孩子,這樣的尊重對孩子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在學校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尊重自己也需要尊重環境和人,而我們的的責任之一就是引導孩子「責任」在哪裡?在學校的紀律簡單來講就是「常規」,是培養孩子瞭解「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環境」的規範。蒙特梭利說:「自由必須以獨立為基礎」,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提供給孩子練習的機會來達到獨立的目的,而唯有自己動手有被滿足的孩子,才能感覺自己是自由的。蒙特梭利提到的的紀律,是建立在自由基礎上的主動與積極的紀律,那些看似乖巧的孩子,如果只是被動的配合服從,或是因出於害怕(怕被罵、怕不被喜愛…)才遵守規則,這些都稱不上內在紀律的。
      「有限制的自由」意思是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但不能是無上限的提供,被孩子牽著走。舉例來說:早上起來家人急著要出門,孩子鬧脾氣想要自己穿衣服,就是不肯由爸媽協助穿衣服但自己又穿不好,這時爸媽要做的是遵守讓孩子獨立的紀律(自己練習穿衣服),但父母又趕著時間要出門,為了避免這樣情況和孩子有情緒衝突,我們可以前一天睡前就讓孩子挑選兩件中的哪一件衣服是他想明天穿呢?並約定好明天早上給他多少時間自行穿著,若超過時間爸爸媽媽就會接手幫忙,事先預告也是能協助孩子減少親子衝突的方法之一。
     成人與孩子,都透過紀律(有規則)所帶來的秩序,來產生內在的「安全感」與「安定感」,這種有規則可循的安全感反而讓孩子感到自由,因此自由其實是建立在合理的紀律之上。
0 評論

正常化

3/10/2022

0 評論

 
​    文章中提到,當新的環境充滿了吸引力,提供了建構活動的動機時,所有這些能量便結合在一起,偏態現象也消除。一種獨特的兒童出現了,這就是【新的兒童】、、。一位中班的女生,在開學之初,總繞著教室走、轉圈圈,目光盯著同學的工作,但鮮少主動拿取工作,即便拿著工作但也是心不在焉,有時還趴在桌上,經過了解,原來她想工作的是平方色板的工作,她看過同學完成工作,和她分享,可能同學的成就感和喜悅吸引了她!當她親自工作平方色版的工作,在她的臉上的專注心取代原先的疲憊感,令人驚豔的是,她也表示要接下去做第二步驟,表現高度的興趣!
      類似例子也出現在小班,一位尚未滿3.5歲的女生,只因見到同學工作數學教具--數字與籌碼的工作,她就要求老師教她,就這樣她從數棒的計數、認數字,接著配對數字和數量,再來工作紡錘棒箱0-9的數量配對,一直到她期待的數字與籌碼的工作,這之間,都是她自己主動表示想學習的,她總能專注於工作,即使是一開始的不順利,她都是依循自己的步調學習,老師只是一位引導者,引導她操作工作;老師只是一位環境準備者,依她的能力,給予適合的工作,主要的學習仍然是她自己,是她自己在控制學習的腳步。
      也因著工作是在她們的自由意識之下所做的選擇,所以明顯可以觀察到,她們在工作的過程都是專注的,在工作的過程中她們都能接受挫敗,也能承受不斷的嘗試,態度都相當積極!他們也紀律的工作,他們可以自由的工作!這也令我想到這一章節的圖十兒童正常與偏差性格特徵,在扇子的兩側分屬正面與反面性格。例如;扇子的一 邊是專注,另一邊是反覆無常。一個人在正常情形之下只會出現一種情緒,而書中也提及,專注的工作是一個達到正常化的方式,所以當孩子能專注的工作,他就不會反覆無常或無所適從。
      不論孩子的年齡或是性別,不論在學校或家庭;他們都能對於有興趣有吸引力的工作投入相當的時間,獲得相對的內在成就感!不論成人的角色是家長或老師,他們都要擔負起準備適合孩子(能專心工作)的環境供孩子學習,因為關係良好的架構,會深深影響孩子的學習
0 評論

正常化

3/10/2022

0 評論

 
​    一旦兒童全神貫注於某項足以吸引他們的工作,那些缺陷特徵就會立刻消失。有時候太多外在因素去影響兒童的視線,打斷他們的思考,導致兒童無法達到全神貫注,專注力下降,在蒙梭利特教室中,步調是緩慢且安靜舒適的,每個兒童都可以在這個準備好的環境下得以更專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書中兒童正常與偏常性格特徵圖上,可以看出兩者只有一線之隔,我認為兩者是非常相互靠近的,如同教授說過的那條線就代表著工作,而文中提到要在兩種狀態之間轉換,必須要在專注的心智伴隨之下,用雙手去進行實物操作工作後,才得以達成。在蒙特梭利教室裡老師示範工作給兒童時,都是安靜的,並做重點式提醒,有時候太多的話語反而會去打斷正在專注中的兒童,對兒童來說要同時做到聽跟看有時是困難的。
兒童尚未發展出任何控制能力時,如果就讓兒童為所欲為,等於違背自由的真正含意。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的「真正的自由乃是一種發展的結果」,在蒙特梭利教學法中,自由和紀律兩者是同時存在並交互影響的。自由不等同於放任,這樣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不會有所幫助,甚至會造成所謂偏差行為的產生,這也體現出準備環境的重要性,當兒童生活在對的環境下,就可以得到漸進的良好發展。
    所謂的「正常化」來自於集中注意的某項工作,在蒙特梭利學校,教師會先準備好環境,以兒童可以達到自發的紀律、持久而快樂的工作的目標,並讓兒童對工作的興趣保留下來。在適當的年紀給予適合的工作,可以讓他們達到自我肯定並建立自信心,且環境需隨時依據兒童做改變,當兒童對重複的工作開始失去興趣時,蒙特梭利老師會依據兒童的能力適時的給予新的工作,有可能是具有挑戰性的,將兒童內在興趣再引導出來,那麼兒童就可以達到專注的工作。
0 評論

宗教教育

11/11/2020

0 評論

 
​ 教室中小朋友在不影響其他人以及正確的操作的前提下,他們可以自由選擇想操作的工作。這是孩子在教室中所被允許的,反之,則是會被禁止。孩子也在此過程中學習自由和紀律。
  開學初期老師會宣導教室常規,像是在教室中要用走的。當孩子出現用跑的情形,老師會請他再走一次。所以在教室中就會出現,通常大孩子(中、大班的孩子)看見有人用跑的,他們會說:某某某再走一次。也會看見,一位用跑的孩子,看見老師在看他,他會默默地再走一次。抑或是,一開始用跑的,突然自己驚覺不對,自己再回去重走一次。孩子一次一次學習正確的行為,從中建立紀律感也將之從他律到自律直到內化,並不再出現在教室用跑得情形。
  在工作中,孩子從學習拿取工作、正確的操作工作到收拾捲好工作並將他正確歸位,一直到收拾地毯,也都有一定的步驟流程,每個工作都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從陌生到熟悉直到會運用,孩子從中學習負責、也學會獨立工作。
   一種習慣的建立,需要考慮的是,是否是孩子能力可及,最重要的是建立習慣中大人的堅持。常聽家長反應小朋友只聽老師的話,在家中的行為,常會讓家長理智線斷掉。試想,若孩子在校可以,家長面對頂多2-3位孩子,會有這種反應,原因如何?答案似乎明顯可知。面對稚嫩的小孩,家長的態度相當重要,倘若態度前後不一,孩子不但會無法適從,也會缺乏安全感,甚至會出現讓家長覺得頭痛不已的行為。所以對孩子的問題,溫柔的堅持是建立習慣的不二法門。
0 評論

宗教教育

11/11/2020

0 評論

 
​一開始看到標題「宗教教育」,很直接的想到就是宗教,因此看了第二次的書本,其實它包含了環境的準備〈日常生活和心智教育有關的宗教情操〉,這樣的說明似乎還是簡化了一些。
   
    在這麼小的孩子身上我們能引導他分辨善與惡,讓他們對於善的部分更強大,在耶魯大學的研究上,在很小的嬰兒是能分辨善與惡的,對於環境的營造就更為重要了,我們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父母的思維及生活道德平時就能足以影響孩子。
 
    建立道德觀念是重要基礎,在學前階段就已奠定,對新生兒來說,會慢慢和主要照顧的人建立依附關係,親密關係形成的同時,道德發展也在慢慢的建立。給孩子正確的規範中讓他自由的發展,可以協助他們更加的成熟。當然,在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是要有耐心的,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因為這關係到孩子的一生。當你抱著幼兒闖紅燈,或是不經意地在孩子面前隨地丟紙屑時,小心,孩子的道德發展可是從出生就開始了,所以才會說「身教重於言教」。
 
0 評論

小人國之旅

9/25/2020

0 評論

 
        教師大部分時間都是不干涉的的態度忙上忙下,鼓勵他們、說明新的使用方法,及改正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者他會直接糾正環境中被某人打亂的秩序;或是輔導尚未正常化的兒童,避免干擾他的鄰伴、或是以教具引起他的興趣。他從未閒著。就算他似乎沒事可做,他仍是在觀察兒童工作。
        在早上入園孩子們進行蒙特梭利的時間,我發現我時常是忙碌的,看到孩子在進行水的工作時,力道一個沒掌握好,水打翻時,我心裡的想法是要趕快把環境恢復,以免轉移了其他正在工作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多數時候都是我跟著孩子一起整理。但是我發現如果在事情發生得當下,孩子的水打翻了,我應該先停一下,觀察孩子當下的反應,看看孩子是否會自己去找到解決方法,或許孩子會想起要去拿起抹布擦拭,亦或是主動尋求老師的協助,不管孩子使用哪種辦法,都是他自己主動去解決這個問題的,這也是孩子自己一部份的人格特質。
        在教室裡面,當一個孩子發生很大的聲響時,都一定會有某幾位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甚至會圍繞在這個目前需要幫助的孩子桌子周圍,老師當下需先撤離圍觀的孩子,但是假如過去的孩子是想幫助這個發出聲響的孩子,那老師可以先觀察這兩位孩子間的互動,或許這兩位孩子會互相忙,或許兩人之間會有摩擦,這些互動對孩子來說都是種學習,但是如果圍觀的孩子是為了看熱鬧就例外了,老師須立即進行疏散,以免發出聲響的孩子會更緊張,出現其他可能的偏差行為。
        我過多時候給予孩子過多不必要的幫助,讓孩子錯失自己可以學習的機會,這算是自己的壞習慣,要是我當下幫助一位孩子解決他遇到的問題,可能會發生無法顧慮到其他更需要幫助的孩子,因為注意力一直在眼前的孩子身上,也可能會導致眼前著孩子下次發生事情就是等待老師的協助,所以更多時候假如當自己還未確定一個孩子是否需要老師的幫助時,可以先觀察,確認孩子是否可以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上前去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
​
0 評論

繪圖與藝術表現

9/25/2020

0 評論

 
        畫圖和寫字一樣,也是表達的一種方法,透過手來表現自己。
蒙氏教具中的繪畫活動練習,這裡指的應該是金屬嵌板的工作,必須先畫出幾何形狀,再在圖形裡填滿顏色。所以給人”被限制”,而非自由創作的感覺。若知道其真正的目的是要教育手為書寫做準備,就能理解。就像許多日常工作中的紙上作業,讓強調給孩子自由發揮創作的父母帶來疑惑。經過說明:日常工作裡剪、貼、撕、揉、摺…,讓孩子充份運用小肌肉、手部肌肉自然產生力量,往後握筆、書寫便能輕鬆駕馭。他們才能釋懷,放下”孩子被侷限、不能自由想像”的想法。
        蒙特梭利用不是書寫的方法來讓孩子會書寫,同樣的,用不是教繪畫的方法來教孩子繪畫。有時在孩子書寫作品旁,常出現許多裝飾性的圖畫,自由的繪畫,是讓孩子繼續畫。分析畫畫本身的元素,如線條和色彩,給於練習的機會。描繪金屬嵌圖板的外緣和用線條填滿幾何圖形,可以幫助手的穩定度。色彩方面,則準備水彩、畫筆…等,讓孩子有機會使用它。
影響繪畫的最好方法是不要放縱它,而是要教育手讓它能很自然的產生成果,真正的才能會自己表現出來。我們必須用表現的方式來強化環境,用間接的方法,分開練習線條、色彩,孩子用手的表現自己。眼睛能正確的判斷事物並啟發對美麗物品的靈感、手也變得更靈活、熟練,孩子可以從繪畫中尋找快樂。
      大部分時候,孩子畫圖和藝術天賦無關,僅僅是孩子用來表達的方式,就像語言一樣。
​
0 評論

發現兒童--書寫技巧

3/31/2020

0 評論

 
書寫                                                                                                                                             T22
在感官練習的過程中,孩子的手指隨著不同活動及方向移動右重複相同工作,在無意識中已經開始為書寫做準備,在手能畫圖形前,手的協調性也要經過幾何嵌圖版描摹外緣和內框引導,接著描畫字母符號所以手和手臂也能熟悉順著筆畫的方向重複描摹,透過視覺和觸覺一起記憶想同符號。
小班的孩子在書寫上遇到困難大多是小肌肉發展不夠沒力氣,但透過繪畫和金屬嵌圖版重複的寫並填滿圖形不會超出界外,拿筆的手也慢慢穩定,可以用不同的幾何圖形混合不同圖案及畫出長短線條,那便能確定這孩子可以有能力握筆。在語言方便配合字音的視覺和肌肉感覺讓孩子不斷用肌肉感覺去觸摸字母和對應符號聲音,若孩子不行時也不用強調錯誤繼續進行下去,可待隔天再吸引他的興趣一起練習即可。
教閱讀和書寫同時並進,四歲前會先寫再閱讀,但五歲後會先閱讀但書寫上就有困難,但也是要看孩子自身狀況,一般來說練習組合單字比閱讀更加吸引注意,到後來發現孩子會慢慢分析它的聲音。
例如說出來的字是由聲音構成,當興趣被引燃在玩或動字母盒時,
他們開始找出能用字母組合成一個單字,有時需要搭配重複練習及創造力。
偶爾會遇到孩子說我會寫拼音但是我不會畫圖,模仿卡片上圖案對他們來說似乎有時有困難,漸漸引導他們從輪廓開始分解動作,即便畫出來不像也沒關係,他們仍舊很開心完成,畫出來不像也沒關係。
小班孩子很喜歡模仿大的孩子書寫,在自然書寫原則下,都會先讓孩子在黑板上練習,幫助他們知道書寫方向和字體大小,並多鼓勵孩子描摹砂字版,教孩子謹慎並給他們有自信。目前小班對書寫仍是有高度興趣的!但真正的書寫是一種刺激的外在表現,如孩子寫得不好看他會擦掉再重新練習,甚至再回去描摹卡片。
另外在書寫上遇到就是左右顛倒,通常會先觀察孩子,養成在日常生活中固定慣用手並給予適當引導,在空間形狀可以多做練習,或透過遊戲分辨身體左右,在大班時養成運筆習慣,我想當基礎扎實
孩子很快就會渡過左右顛倒尷尬期。
0 評論

發現兒童--書寫技巧

3/31/2020

0 評論

 
 書寫技巧            T12
    在蒙特梭利教室的日常生活區的工作,像是是三指抓,倒水,剪,貼,擰,摺…等等看似簡單的工作,卻是對孩子書寫練習的預備十分重要的工作。例如小朋友在三指抓的訓練過程中,加強手指的靈活度,對於往後握筆姿勢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又如擰的動作,當孩子轉動物品的過程,就有訓練的手腕的肌肉,又像在感官教育的帶插座圓柱體,小朋友利用三指取插座再將它一一擺放,從反覆操作中,都有訓練到孩子手指的力道以及穩定性,這都是為了寫前的預備。
    曾觀察一個小班小女生,她相較其他孩子年齡比較小,在上學期的時候她對於握筆書寫的工作,不是明顯的熱衷,筆畫也比較不穩,時好時壞,反而喜歡在日常生活區操作倒水.剪貼...等等工作上,而且樂此不疲!在下學期開學後驚訝的發現,這位小女生她在書寫的動作上有很大的進步,她只需短暫在黑板練習後,即可以將注音符號工整的書寫在白紙,從她在操作砂字板的過程,會有停頓會有轉折,得知她明顯有察覺字的筆畫,另外她在白紙的書寫時會將字與字間取距離,筆畫也比較有力量。
    另外有一次看到一個大班的小孩子在學習英文單字的s ,由於沒有舊經驗,所以很生疏,只見他一直努力的想把字母記住,但是屢屢失敗,突然間他拿起一旁的鉛筆在紙上寫上(.ㄝㄙ), 而且會在注音符號的上方加上輕音的記號經過了解才知道小男生,對於記不住的英文字母他都用這種自己自創的方式,利用注音符號的書寫方式去記憶英文, 每當忘記一個字他也會動手試著寫出,將手的動作和腦袋的思想連結然後說出那個英文字母。利用相對熟悉的符號和肢體動作來學習文字,對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呢!
    所以,書寫的工作,不單單只是握筆反覆寫字,而是需要考量到孩子學習的關鍵期學習的經驗,應思考在各方面都穩定的前提下再給與,亦或是大肌肉,手指肌肉都被訓練的準備下,對於小朋友書寫技巧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0 評論
<<上一步

    Authors

    新園教師們

    Archives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十一月 2020
    九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八月 2019
    一月 2018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三月 2017
    一月 2016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五月 2013
    三月 2013
    十一月 2012
    四月 2012
    三月 2012

    Categories

    全部

    RSS 訂閱

All Rights Reserved by 新園幼兒園
  • 首頁
  • 入學資訊
    • 關於 >
      • 教學內容
      • 蒙特梭利
  • 在校訊息
    • 行事曆
    • 學習計畫書 >
      • 櫻花家
      • 百合家
      • 玫瑰家
    • 相簿
    • 親子屋
    • 宣導資訊 >
      • 教育部通報109.01.30
      • 武漢肺炎防疫
      • H7N9流感專區
      • 預防登革熱
      • 狂犬病專區
      • 臺灣母語日
  • 更多文章
    • 孩子不麻煩
    • 教師心得
  • 聯絡新園
  • English
  • 兒童疫苗施打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