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6
常有家長問:就讀蒙特梭利幼兒園的孩子,能適應環境國小生活嗎?我們要了解:蒙特梭利教育是"態度"的養成、是人格的教育。當孩子擁有自信、獨立、負責的人格特質,知識的學習也就不太需要操心,他會有信心面對課業、對學習負起責任。當然,常規裡也引導輪流、等待、尊重…,在蒙特梭利教室,這樣一個小型社會裡,因為幼兒共同遵守教室常規,漸漸地這些常規內化成好習慣,與同齡孩子相比較,相對來得成熟許多。 日常生活領域,是透過日常生活的活動,發展孩子的基礎能力,包含動作發展、生活自理、照顧環境、優雅禮儀。T0 教室中五大領域中的「日常區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區域,因為最接近生活,而且給予孩子親自動手的機會。對孩子而言,當孩子在操作日常教育的同時,也是練習、累積獲得日常生活的工作能力(轉、剪、縫、三指練習…等),而孩子每種能力的獲得,都可幫助累積未來的認知學習發展。孩子們透過工作不斷練習、重複、專注、熟練,進而應用在日常轉生活化,工作讓孩子增加興趣去學習,讓孩子自然而然中,學會自身的日常生活管理,幫助未來的生活技能打下基礎。T11 日常生活是在我們平常最唾手可得的,這領域對於幫助幼兒成為一位獨立的個體非常重要的,有時大人過多的協助干涉,反會阻礙幼兒自身的發展,應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做做看。其實,孩子非常喜歡動手做,有時大人的想法很快,一眼就知道怎麼弄最快,然而,對孩子來說,他不斷的嘗試,不斷的修正,直到找到他自己最適合的方法來完成,這過程對於幼兒來說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平常在家裡亦應讓幼兒一起參與,從生活中建構自己,幼兒也是家裡的一員,透過許多小小的任務,讓孩子也能有興趣又能協助他自己獨立的發展。T21 日常生活區是受歡迎的地方,但在蒙特梭利教室的每項工作都只有一個,所以,在心理層面,孩子首先就需要學習輪流與等待。也因為如此,孩子自然而然也學習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像是,有的孩子為了能操作到,他就會早一點學校,就可以先做到。對學習,他們多了主動性以及積極性,當然對能先做到喜歡的工作,他們也更珍惜!但沒在第一時間輪到的人也會再想辦法 ,從中,孩子會知道人際規則,增加IQ的能力。T12 整體而言,自理能力並非單一能力,而是多種能力的綜合展現,包括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交互動技巧等。生活自理能力較強的孩子,會有信心面對挑戰,主動性亦較高。因此,只要安全無虞,父母不妨引導孩子操作、學習,並花一些時間示範讓孩子瞭解,一點一滴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責任感,同時也提高獨立性與主動性,而不會想等著爸媽幫他完成自己該做的事。T31 環境不僅是孩子熟悉的地方更是培養習慣的地方。除家人以外,孩子第一個接觸的團體便是學校,教室也是孩子們每天最為熟悉的環境,而營造良好的環境是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創造的氛圍和規範。在早上蒙氏的工作中,孩子們會自發性地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工作中也要記得音量放低不打擾到其他孩子,以及工作結束離開座位後要記得靠椅子,保持走道暢通,還有走路腳步聲也要記得輕輕地、不踩別人的工作毯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大家一起遵守維護好環境的規範。不僅在教室要維護環境,外出的公共場所也需要大家一起遵守規範,像是排隊等車、看展覽音量降低等等,都是在守護環境和尊重別人的一個友好空間。T32
0 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