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新園蒙特梭利幼兒園
  • 首頁
  • 入學資訊
    • 關於 >
      • 教學內容
      • 蒙特梭利
  • 在校訊息
    • 行事曆
    • 相簿
    • 親子屋
    • 宣導資訊 >
      • 教育部通報109.01.30
      • 武漢肺炎防疫
      • H7N9流感專區
      • 預防登革熱
      • 狂犬病專區
      • 臺灣母語日
  • 更多文章
    • 孩子不麻煩
    • 教師心得
  • 聯絡新園
  • English

教師心得

教師心得

6/9/2017

0 評論

 
                                                                                                                                             2017 06 T12  
範圍:童年之祕第10-12章
在第十章提到「由於成人和小孩心理狀態是如此水火不容,因此除非某一方做一些調整,否則兩人根本難以共同生活。我們不難看出,小孩總是被迫調整的一方,因此他在這個社會根本沒有地位。每當小孩的行為破壞大人環境的和諧時,一定會遭到制止。」
大人常在不自覺之下,以自己的角度為小孩決定事情,或是認為應該如何執行事情......,當然,當孩子還小或許只能順服家長的決定,因為他本身無能力改變,然而,隨著時間以及年齡經驗的增加,孩子的想法他們的需求,逐漸改變,若家長不調適教養的方式,那彼此間的衝突就會趨於明顯,就像常聽到大人抱怨,孩子堅持要穿哪件衣服出門才導致上學遲到,並影響彼此一早的心情。因為彼此都有自己的堅持,所以導致雙輸的局面!倘若能有事先的溝通,彼此的認同,那應該會是不一樣的結果!
相對呼應在第十二章其中提到「對兒童最好的幫助,就是隨他的高興自由活動。」
大人雖能理解其用意,但是在行動上面,卻又是過度的干預。就如同在使用水杯喝水,一定是用摔不壞的,決不會是玻璃或瓷器杯子!在倒茶時,一定規定不能超過哪個範圍....,因為大人會想到東西摔壞的後果,會想到水太滿的後果,也因為這總總過度保護會限制的動作,阻擋孩子學習探索的動機和衝動。在這過程中孩子可能就喪失一次次練習的機會!在拿捏方法上仍是我們所要再省思的。
0 評論

教師心得

6/9/2017

0 評論

 
                                                                                                                                                                                             2017.06 T0
範圍:童年之祕第10-12章
 
兒童與成人的衝突,始於兒童發展到能夠獨立動作的階段。好像真的是這樣,當小孩能夠照自己的意思自由走動、手觸摸不同的東西時,成人很容易過度的干涉,造成彼此的衝突。反而是嬰兒時期,視覺、聽覺不是成人能夠完全禁止的,因此嬰兒能自得其樂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其敏感能力也隨之漸漸增強。面對幼兒,我們應學習觀察他們究竟在想什麼、在做什麼,讓他們有足夠自主的機會,做他們想做的事。
走路,最適合兒童了,書上提到,一個日本父親帶孩子散步,一路跟著孩子,儘管父親什麼都沒做,卻完全符合自然。可能是現在環境的關係,很多時候孩子是被放在手推車裡,但如果在公園裡,安全的範圍下,讓孩子自己走路,在過程中孩子可以協調許多不同的動作,以維持平衡及用兩條腿走路。孩子走路沒有固定的節奏,更沒有像大人一樣有特定的方向與目的,當他看到四周有趣的事物,立刻受到吸引,並試著走過去,大人要幫助小孩的部分,就是放慢自己的步伐跟著孩子。我覺得在這緊湊的生活步調中,大人們有很多事情要完成,步調很緊湊,若能真正了解這些對孩子的重要,才會進而放慢自己的速度。做其他的事也是一樣,孩子享受的是過程,讓我們把步調放慢,拋開成人的「目的」取向,應該就不會這麼急躁了。其實,我覺得較大的孩子也是一樣面臨類似的情況,上星期姪子要自己騎車到不曾去過的地方,在google map上找路線,他嘗試著找了幾條路線,在我看來,有一些是繞遠路,不用考慮,也不需要花時間再去研究這些路線。但我並沒有插手,因為,第一、這些路我都很熟,但他不熟。第二、他用心的過程就不會是浪費時間。後來他決定走一條,或許不是最近、最容易走的路(最近、最容易走是我所認為)。最後,他順利到達目的地,也平安回家。這件事,給我的體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經歷,他自己做過的才是最刻骨銘心的,我們的經驗只能提供參考。
0 評論

教師心得

6/9/2017

0 評論

 
                                                                                                                                                                                  2017.06  T11
範圍:童年之祕第10-12章
在這一章節提到了「成長的障礙」,成年人應該努力去了解孩子的需要,提供孩子一個適合的生長環境,使孩子得到滿足.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給人類帶來幫助。蒙特梭利教學法包含了四大要素環境、教具、教師和兒童。這四大元素綜合起來,它們是一個屬於整體教育「孩子」的環境。
    蒙特梭利學校教室的主要特色就是,一切以孩子為主。不但教具內容要適合孩子智力發展的階段,所有的硬體設備也都以孩子的高度為標準,因為在教室中內,我們鼓勵孩子一切事物都由孩子們自己動手。如:吃飯的桌、椅、匙、抹布、手布……等,都應適合孩子的尺寸,而老師如何準備環境呢?只要設想:從孩子一上飯桌,到吃飯完後下桌的中間會經過哪些過程?而哪些是過程中所需用的物品?以及它們的大小、輕重等等,都必須是適合孩子能夠使用的。為什麼要以孩子為中心設計環境呢?因為透過這些預備環境中,不是只看見當下的成效,而是為了培養孩子以後能夠一切自己動手,不會依賴他人。不用太小看孩子的能力,很多父母都會覺得一個三歲半的孩子什麼都不會,其實,一個三歲半的孩子不但會自己擦鼻涕、摺衣服、脫鞋子,還會照顧環境呢!但是關鍵就在成人是否大膽和耐心地給過孩子機會自己做,而且成功地引導過孩子。想要孩子長大,成人就必須學會放手及預備安排環境,讓孩子自我去學習探索。
0 評論

    Authors

    新園教師們

    Archives

    六月 2024
    五月 2024
    三月 2024
    二月 2024
    十一月 2023
    十月 2023
    八月 2023
    二月 2023
    九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十一月 2020
    九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八月 2019
    一月 2018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三月 2017
    一月 2016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五月 2013
    三月 2013
    十一月 2012
    四月 2012
    三月 2012

    Categories

    全部

    RSS 訂閱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by 新園幼兒園
  • 首頁
  • 入學資訊
    • 關於 >
      • 教學內容
      • 蒙特梭利
  • 在校訊息
    • 行事曆
    • 相簿
    • 親子屋
    • 宣導資訊 >
      • 教育部通報109.01.30
      • 武漢肺炎防疫
      • H7N9流感專區
      • 預防登革熱
      • 狂犬病專區
      • 臺灣母語日
  • 更多文章
    • 孩子不麻煩
    • 教師心得
  • 聯絡新園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