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新園蒙特梭利幼兒園
  • 首頁
  • 入學資訊
    • 關於 >
      • 教學內容
      • 蒙特梭利
  • 在校訊息
    • 行事曆
    • 相簿
    • 親子屋
    • 宣導資訊 >
      • 教育部通報109.01.30
      • 武漢肺炎防疫
      • H7N9流感專區
      • 預防登革熱
      • 狂犬病專區
      • 臺灣母語日
  • 更多文章
    • 孩子不麻煩
    • 教師心得
  • 聯絡新園
  • English

教師心得

吸收性心智

1/21/2015

0 評論

 
幼兒會將所學的東西永遠保留,因為幼兒會把對付這些障礙的反應一併吸收,就如同他會吸收進步的正面影響一般。對語言的熱衷追求,是一段艱辛的歷程,從剛出生開始產生了語言,直到5、6歲,都是語言的敏感期。

    常常阻礙幼兒的,往往是我們大人,因此我們對孩子終生的發展異常難辭其咎。我們必須時時留意,對待幼兒時要盡可能的溫和,避免粗暴。我們對幼兒的所作所為,都有其後果,後果不僅出現在眼前,也會對來日的他造成影響。

    透過動作,人格才得以表現,人們以為,肌肉僅僅是為了健康才會用到的器官。其實不然,動作在發展上意義重要,因為動作的發生與正在進行的心理活動相關。因此,我們應該要多讓幼兒有機會能夠發展,從自理生活方面開始著手,這對於幼兒也是很好的選擇,讓幼兒自己動手能夠增加其信心外,也能同時滿足生理及心理的需求。

0 評論

兒童的工作(二)

1/21/2015

1 評論

 
兒童工作的目的不是外在的而是內在的,顯然的當下自己並不清楚,但臉上卻是充滿喜悅,展現了相當的滿足。在這裡我們發現成人與兒童在工作時,是有絕大的分野也能說是成人工作是為了外在目的,兒童卻以過程自我完美。

舉一個例子,小班生某天在教室內操作皮帶框,但因為第一個拉環卡住不好抽出皮帶,她皺了眉頭來找我幫忙,但我第一次是這麼回答:你先試著自己慢慢抽出拉環看看,如還是不行你再來找老師幫忙,她馬上又走回去坐了下來,這次

她拉出來了,但要將皮帶穿過去時卻因中間的釘釦鬆脫而無法順利穿越,她面有難色,我站在後面觀看著也沒直接動手幫忙,她試了幾次還是沒有成功,她轉身叫住我,我低身下來說你試著用手壓住釘扣再拉過去試看看,果然順利了一半,她開始笑了,接著她真的自己動手完成穿越皮帶框的工作。

我心裡感覺到訝異但也很開心,因為當她跟我分享說:老師,你看我自己完成的,我看到的是她臉上的滿足。因為孩子正在按部就班遵循著自己的步調,而

換成是大人變成是以講求效率完成工作為目的。除此之外像是兒童洗手用掉的時間對大人而言是浪費水,有時也會忍不住直接上前將水關掉,但他們卻自得其樂地享受每一個搓手指的動作,這時候就是他們注意力的貫注。也是蒙特梭利學校

吸引我的地方,他們可以從工作中表現出那份樂趣且工作是他們重要的本能。

最近在班上有些孩子動作較慢時我會在旁適時催促,但實在是拖太久最後忍不住彎下腰動手幫忙他摺棉被或裝棉被袋,孩子竟然生氣了還囔囔著我要自己弄不要幫我用啦!我內心笑了,這是小班的孩子對著我這樣說。也讓我學著尊重兒童的生活步調,因為他正在重覆著練習工作,因為他的目的就是要成長,所以他必須自己親自動手。

簡單的事重覆做就是專家,重覆的事用心做就是贏家。

1 評論

兒童的工作(一)

1/21/2015

0 評論

 
從成人工作與孩子工作間做比較,成人工作是外在目標,為了工作、環境、經濟、效益等….而工作,孩子工作則是內在目標為了成長、學習、對有興趣的東西嘗試而工作,開始思考這問題慢慢從中瞭解蒙特梭利驗證的話,成人與孩子工作上是有差異性的,且要達到自我目標也不一樣,對事情上或學習上在乎過程與結果也不一樣,但同樣的也不是每個成人工作只是為了工作、環境、經濟、效益而工作也是有成人像孩子般一樣是內在目標的,現今社會成人工作是外在目標比例提升度變高,自己出了社會開始有工作也是會有外在目標而工作,看到蒙氏孩子對自己工作興趣及熱誠度頗高,替這些孩子感到開心及幸福,有個好的環境且老師及家長都能做雙向溝通,讓孩子在家也能像學校一樣的環境,安心、放心學習。

我在蒙氏工作中看到孩子找工作找好久走來走去或是想引導孩子操作新的工作時,我就會拍孩子肩膀或牽起孩子的手帶孩子工作,遇過有幾位孩子怕被老師帶去工作會時常到日常區找每天都會操作且有興趣的教具工作,坐下來便開始快速操作完教具再歸位回去(過程中是安靜的),操作第二樣教具同第一樣教具一樣快速操作再歸位回去,然後會站在日常區尋找想做的工作,看到老師經過時會馬上再去拿剛剛操作的教具再操作一次,也有孩子貼小圓貼完塗上顏色上午都塗同一張且工作要結束時還沒塗完(過程中有碰過同一位孩子每天都會操作這個工作,且有同年齡孩子坐一起時會有互動、說話操作動作就會慢下來或暫時停止),也有碰過孩子看早上點心桌位置滿了,想等待吃早餐或喝水,孩子就會到日常區操作教具(過程中邊操作邊注意點心桌位置有無小朋友離開,小朋友離開他會馬上放下手中工作即使沒有做完也會快速歸位去吃點心),我想表達的是孩子有時也有自己的外在目標,但是外在目標不經常出現。

孩子工作上會有自己的步調且習慣這樣的步調,成人應尊重孩子的步調,相對的父母也要尊重孩子步調,不要太急著要求孩子得遵循成人的步調學習,這樣孩子學習上是不快樂的且學習上不會太投入也會因此讓孩子失了興趣,有家長寫聯絡本問老師,孩子在家中做什麼事都很緩慢跟在學校不太一樣,老師回答家長尊重孩子的步調,一開始還不太清楚老師表達的意思,經過這次書中提到後慢慢瞭解尊重孩子步調是很重要的。一開始對「藉由工作達到正常化」有疑問,教授課堂上說:「找一個孩子有興趣的工作」,讓我認同回想班上孩子蒙氏工作的畫面,就像教授常舉例的螺旋圖興趣是入口,吵鬧的孩子並非每個時間都是吵鬧的,對感興趣的教具也是充滿好奇、投入、專注的操作,舉例來說:孩子有興趣的教具或事物,會一再重複操作,有位孩子每天都會操作1~2次的刺工過程是專注的,也有孩子在圖書角常常看同一本故事書,從這些小小的舉動能告訴我們孩子是有興趣且喜歡的,孩子不會因為疲倦而停止工作(這也是與成人不同的地方),工作過程中帶給孩子為長大成人做準備,也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度,心情上也更加愉悅,對孩子的人格特質也會有幫助,孩子享受在蒙氏工作中喜歡每天來上學,對上學工作是非常喜歡不會討厭排斥的。興趣對孩子真的很重要,能外部創造某些東西嘗試到不一樣的新樂趣,ex:孩子會結合棕色梯與粉紅塔積木創意變化不同的造型,雖然過程中積木堆高掉下來或是角度擺放有落差,孩子還是一樣開心重複這些動作,不會因為掉下來重複疊高或擺放而哭泣、不開心,孩子是在享受過程而不是結果,孩子會有自發性的工作能自己工作也能與其他孩子工作,孩子目標是外在性的也將社會化,孩子會找同伴一起操作感興趣的教具,藉由分工合作達到自我完美,從觀察孩子蒙氏工作裡慢慢驗證蒙特梭利說的話,我也慢慢瞭解學習J

0 評論

蒙特梭利環境的紀律與自由(二)

1/21/2015

0 評論

 
蒙特梭利環境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學習空間,用生活化的活動方式進行教室裡的各項活動。在準備好的環境中,老師經過觀察然後依照每一位孩子的發展興趣、步調與需求進行引導,讓孩子展開自發性的探索與學習。

孩子們在教室裡操作教具來自我教育,每個領域的教具都具備著自我修正的功能,如果孩子做錯了,他只要重新審視教具就會發現錯誤的所在。透過這種方式,我們不需要直接的糾正孩子的錯誤,也不必擔心傷及孩子的自尊心。

在教室裡孩子可以自由選擇不獨立工作或是與他人工作,並學習遵循教室裡的「基本常規」,孩子們會相互提醒甚至引導年紀較小的孩子遵守教室裡的生活常規。這一切就像是有秩序的小型社會。

蒙氏教室中所謂的紀律就是建立在自由基礎上,在「發現兒童」一書中,提到「紀律是由間接的和在工作同時發展活動時產生的。每個人必須靠自己的努力,透過冷靜和沉著的動作引導用來賴以生存的內在火焰,找出如何控制自己的方法,而不是靠外來的力量。」

因此,成人如果是用霸道的態度在控制壓抑孩子,是無法幫助孩子建立紀律的。沒有規範就不會有學習,而自由絕對是需要學習的,它不是讓孩子任性而為,而是需要被紀律所制衡,例如:在教室中,孩子可以自由拿取他們想操作的工作,但是如果他們沒有把前一份工作歸位,很抱歉,這就違反了教室中的紀律,他將被限制在沒有歸位前,不能再拿取新的工作;或是如果想要操作別人正在操作的工作,孩子則需要學習等待…等。

當一個孩子在教室中或生活中建立了良好的習慣,懂得尊重自己和別人,可以做正確的選擇並自然地展現服從,那孩子就會擁有真正的自由,也就是一種從心所欲的內在自由,孩子會對環境感到安全,在環境裡得到正常化。

另外,孩子擁有行動的自由、選擇的自由、語言的自由和被信任的自由,對身心靈才得以發展合一,獨特人格才得以成形。但是自由的定義並非為所欲為的放任。

在人格發展過程中,我們若允許孩子為所欲為,等於是讓他們受一時的欲念與衝動擺佈,這往往會傷害別人、環境,甚至於他們自己。事實上,蒙特梭利環境所指的自由意味著自我控制,能做選擇的事,且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為了培養孩子的紀律,我們必須從孩子小時候建立適當的生活規範及行為限制,執行時更要堅定、公平並前後一致。我們也必須以身作則,成為孩子學習及模仿的典範。

0 評論

蒙特梭利環境的紀律與自由(一)

1/21/2015

0 評論

 
一個觀念:自由與紀律是一體兩面,有紀律才有自由。有些人會認為自由就是完全不受限。仔細想想,真是如此嗎?有些家長來參觀新園,就也是因為聽說蒙特梭利教學,比較自由、有些家長則覺得自己的孩子,比較坐不住、來到這裡可以較不受約束。所以會先給家長一個概念:孩子要先遵守教室的常規,在常規之下才是自由的,不是什麼都不限制,一般家長都能認同。

所謂的蒙特梭利環境下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有人覺得自由就是不能有所限制、有限制就不自由,但路上能沒有交通號誌嗎?沒有交通號誌最自由了,但行駛在路上得隨時擔心是否有車子會衝撞過來,而顯得很不自由。這說明了一點,這樣沒有限制的自由,是「假」的自由。也就是說沒有規矩、紀律,將造成失序、紊亂,所以先要遵守常規,才有真自由可言。所以蒙特梭利環境下的自由,也是心智的自由,而非外在行為上的自由。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表面上他是受到約束,但他的心智是自由的,他有選擇的機會、他有自己做決定的機會、他能為自己所選擇的事情負責任,這樣的環境創造出一個獨立、成熟、負責、有自信的孩子。

一個環境的規矩,由環境中的每一個人共同維持。一個新生,進到教室,最常會有的景象就是:忘了靠椅子,就會有好幾個聲音同時提醒:某某某,你忘了靠椅子。諸如靠椅子、慢慢走、收地毯…這些常規已是在這個團體中既定的規則,不需要只靠老師的力量,所有人都會一起維持這些規矩,環境中的紀律自然會產生。

 

0 評論

    Authors

    新園教師們

    Archives

    六月 2024
    五月 2024
    三月 2024
    二月 2024
    十一月 2023
    十月 2023
    八月 2023
    二月 2023
    九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十一月 2020
    九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八月 2019
    一月 2018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三月 2017
    一月 2016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五月 2013
    三月 2013
    十一月 2012
    四月 2012
    三月 2012

    Categories

    全部

    RSS 訂閱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by 新園幼兒園
  • 首頁
  • 入學資訊
    • 關於 >
      • 教學內容
      • 蒙特梭利
  • 在校訊息
    • 行事曆
    • 相簿
    • 親子屋
    • 宣導資訊 >
      • 教育部通報109.01.30
      • 武漢肺炎防疫
      • H7N9流感專區
      • 預防登革熱
      • 狂犬病專區
      • 臺灣母語日
  • 更多文章
    • 孩子不麻煩
    • 教師心得
  • 聯絡新園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