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的孩子對秩序敏感期是明顯的,對教室環境每樣教具的擺放位置是很清楚的,尤其是大班的孩子處在教室的環境裡已有很長的時間,能教導及協助較小的孩子將教具歸位,我觀察到的,孩子不只在蒙氏工作時間裡會有秩序敏感期出現,其他時間也會例如:每位孩子都有專屬自己的小抽屜(放些蒙氏工作的作品或主題作業等),有些孩子每做完一個作品或作業,將它放置抽屜裡時會很有規律地擺放整齊,稍微小亂就會馬上按自己的次序排列好。再舉例一個蒙氏工作時間發生的,有位小班女生在操作色板2,過程中是找出環境中的物品與地毯上的色板顏色一樣,這位小女生先拿一個色板顏色(黃色)放置地毯上,她開心起身尋找她打開一盒圓柱體感官教具,這盒感官教具裡面有很多不一樣大小的圓柱體但顏色都是一樣的(黃色),她從裡面拿出一個圓柱體,從我看來覺得她拿起圓柱體就會馬上放置地毯上,但小女生卻一直站在那裡一隻手拿著一個圓柱體另一手伸進圓柱體盒子裡摸呀摸,我好奇走過去看,原來是小女生剛開始拿一個圓柱體時把旁邊的圓柱體用亂了,她站在那裡一個一個把用亂的圓柱體整齊地排列好再將盒子蓋上,等她都用好了才拿手上的圓柱體到地毯上,小女孩站在那裡排列圓柱體的過程是非常專注地且專注了大約有2分鐘。舉例第二個蒙氏工作時間發生的,小班另一位女生在操作紡錘棒箱,按照數字一根一根放入箱子內,收工作時把多根棒子一根一根放入原來的盒子一層一層堆疊排列的好整齊,讓我驚訝的是我看過別的孩子在收這項工作時會直接隨性的收入盒子(沒有強調這項工作放回盒子裡一定要非常整齊),但我觀察到這位小女生很專心在堆疊排列,有一根掉下來就一定要用整齊,雖然收拾工作時間較久但沒有關係因為她非常專注且很有興趣,這些例子都能很明顯看出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大班孩子能以感官認出數字,相對的前經驗有操過紅棒、數棒還有倍數串珠等...,大班孩子已經可以熟練到不需要實際去數這些邊或角,例如:作業上有好多小圓圈,需要10個一數圈起來,他們已經可以看著圓圈數2.4.6.8.10圈起來,對倍數概念清楚且不需依賴感官教具才算得出來,這種學習程度進步的很驚人。學習寫字的最佳年齡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小班很喜歡上英文課,在英文課程裡學習到英文字母發音,運用到蒙氏工作中會喜歡拿沙字板然後直接在紙上開始寫起字母,雖然過程中對字母發音不會念但也很投入在寫的部分,雖然沒有拿黑板慢慢練習直接寫在紙上但別刻意要求,現階段孩子對寫很有興趣常常拿起紙就寫,寫完很開心在下一次英文課時拿給Nicky老師看,對寫的部分很有興趣。書上提到〝熟悉公式〞孩子開始學習測量單位並實際計算,分享一個例子(雖然不知道是不是這樣說),有天蒙氏工作時間裡,一位大班男生拿著畫國家國旗的紙和某些國家的國旗圖片,他邊觀察國旗怎麼畫再拿尺畫線慢慢畫在紙上,畫完用橡皮擦反覆擦拭,最後求助老師的原因是:他想把國旗畫的跟圖片上格式一樣、大小一樣但怎麼畫都跟圖片國旗不一樣,我看他很想畫的跟圖片中大小一樣,我就先拿著尺量一下國旗邊框再告訴他這個國旗邊框數字多少讓他畫上去,雖然他對尺的刻度不是很清楚,不過下次他在畫國旗時我發現他用尺量一下國旗邊框,雖然我的方法可能不對但從這點知道他真的想畫的跟圖片大小、格式一樣。
書中有句話很棒「人生的準備通常是間接的」不會直接看到結果,過程是重要的,就像孩子在操作「線上字母排列」教具,把字母重要的地方放在藍色線上,過程中孩子字母雖然放顛倒會左右方向分不清楚,但知道什麼字母重要的地方在頭還是尾,能把字母重要地方放在線上概念是清楚的,老師不用太刻意和要求字母一定要方向放對,強調的是過程中學習。
0 評論
在教學中,觀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蒙特梭利教室中,更是不可或缺。因為透過觀察幼兒的行為,教師才能更了解幼兒,並從中檢討:環境、操作步驟…有哪些須要調整。
蒙特梭利教育,主要是在於幼兒人格的養成,希望在這樣的教育下能建立幼兒獨立、自主、自信、專注、負責…等態度,所以在蒙特梭利操作時間,教師應觀察的部分有:幼兒對什麼工作有興趣、工作時的專注、重覆、時間長度、操作是否有次序、選擇工作的先後順序… 另外,藉由觀察,也是要更清楚幼兒內心的需求。記得教授常舉的例子:一個兩歲左右的幼兒,在操作日常區的工作,教具不完整,少了一個,他甚至趴到桌下找,找不到還去拉教授的手…,這讓我們看到孩子對秩序的需求。 我的觀察:有一次看小班的孩子進行體能活動,當天老師使用好幾條繩子,圍成好多個小圈,排成一列,讓小朋友跳圈圈,因為圈圈不大,小朋友跳進去,幾乎都會碰到繩子,繩子兩頭接點一定會分開,幼兒一個接著一個跳過去,其中就有兩個小朋友,每跳一個圈,就蹲下來把繩子兩頭接好,從這裡,看到這兩個小朋友內心裡對秩序的需求比其他孩子更強烈。我們透過環境的準備,來滿足孩子內心的需求,進而塑造孩子獨立、自主、自信、專注…的人格。 知道觀察的重要,但因為在教室時間很少,也從沒想過究竟要如何進行觀察,剛好這次有這個主題,可以讓我去思考如何觀察,並且又有一個動力趨使我常找時間進教室去,進一步實際做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