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在生活中孩子不經意的模仿,模仿周遭幼兒表現、模仿老師在學校的說話語調、模仿家長在家動作行為,這些都來自於孩子們天生具有的吸收性心智。 孩子從一出生在嬰兒時期對周遭環境的學習、吸收,是屬於完全無意識無選擇的全盤吸收,而且透過這個吸收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心理、個性的行為模式。 「吸收性心智」是一種孩子透過對環境周遭一切的照單全收、身心內化體驗從而得到的成長心智。這種吸收性心智在出生到3歲時無意識的,就像一塊海綿全力吸收一樣,很多時候,無論好的壞的,孩子都會吸收,並且伴隨終生,不能回到以前的狀態。所以,成人的言語身教對孩子就很重要了。在3~6歲逐漸變成有意識地吸收,孩子將會達到一個真正的完全發展期,這階段的孩子他們會盡最大努力地做完一件事情,而且正處於各階段的敏感期,對於秩序、微小事物、語言、感覺、動作等敏感期的高峰期。這階段的孩子學習語言能力卻比成人要強,因為孩子是憑藉吸收性心智以及語言敏感期來學習。吸收性心智就像一塊磁鐵,敏感期就像一盞明燈,並指引著孩子學習的方向。因此當成人引導孩子時需示範正確確實的流程。舉例來說,當我們在引導孩子講英文的時候,成人需儘量用完整、正確的英文句子跟孩子對話,因為孩子強大的吸收性心智,正在吸收環境中所有語言。我們用語的正確性、完整性越高,他吸收的語言就愈有品質。而孩子學習到的一切都將通過吸收性心智來完成,並構建在自己的大腦裡,形成了孩子對周圍事物的基本認識,這些最基本的認識逐漸形成了孩子對世界的認知。
0 評論
心得
蒙特梭利將人的成長的階段分別為:0-6,6-12,12-18,18歲後。 0-6階段中又可分為0-3及3-6兩個次階段。在第一個子階段中,兒童具有一種成人無法接近的心智狀態,即成人無法對之施加直接的影響。我的理解是0-3歲的幼兒的心智足以吸收所接觸的環境裡所看、所聽、所見、所聞,並自我成長,很多的行為不是教來的,包括走路、說話…。因此環境、身教是重要的,常常在孩子身上可以看到父母甚至其他常相處長輩的身影。這麼小的孩子大部分時候言教是沒有效果的,只能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有一天,兩歲多的小女孩放學時,依照她的次序感,回家前她會跟老師說再見。這天這老師正好不在辦公室,小女孩遲遲不走,目光持續不斷在搜尋辦公室老師的身影,不論我和父母一再口頭解釋:老師在忙,老師不在這…,她依舊站在辦公室外找著老師、不肯離開。此時,只有轉移她的注意力,然後很自然的牽她的手往校門口走,父母終於順利的將她帶回家。這麼小的孩子,還不能理解平時放學時都會在辦公室的老師,怎麼今天不在,即便大人說明了,她還是不了解。同樣的情境,3歲多稍大的孩子,一經說明,他馬上理解並轉頭離去。 人類有別於動物,嬰兒期漫長而艱辛,一般動物出生沒多久可以站起來行走,人類則必須經過1年後才能行走,2年左右才會開口說話。這段期間嬰幼兒的內在,進行著許多創造活動,從無到有,是個難解之謎,但卻是如此偉大。幼兒的語言與動作,這兩項偉大的成就,幾乎不用教,他自己就從環境中吸收進去。這種無意識的學習心智,不能透過口頭,而是必須通過動手(工作)及生活經驗才能轉變成有意識的。所以,老師的工作不是教,而是引導幫助孩子的心智活動不斷地發展,提供孩子運用他的雙手體驗生活的機會,也就是把環境準備好,讓孩子有親自動手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