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提到,當新的環境充滿了吸引力,提供了建構活動的動機時,所有這些能量便結合在一起,偏態現象也消除。一種獨特的兒童出現了,這就是【新的兒童】、、。一位中班的女生,在開學之初,總繞著教室走、轉圈圈,目光盯著同學的工作,但鮮少主動拿取工作,即便拿著工作但也是心不在焉,有時還趴在桌上,經過了解,原來她想工作的是平方色板的工作,她看過同學完成工作,和她分享,可能同學的成就感和喜悅吸引了她!當她親自工作平方色版的工作,在她的臉上的專注心取代原先的疲憊感,令人驚豔的是,她也表示要接下去做第二步驟,表現高度的興趣!
類似例子也出現在小班,一位尚未滿3.5歲的女生,只因見到同學工作數學教具--數字與籌碼的工作,她就要求老師教她,就這樣她從數棒的計數、認數字,接著配對數字和數量,再來工作紡錘棒箱0-9的數量配對,一直到她期待的數字與籌碼的工作,這之間,都是她自己主動表示想學習的,她總能專注於工作,即使是一開始的不順利,她都是依循自己的步調學習,老師只是一位引導者,引導她操作工作;老師只是一位環境準備者,依她的能力,給予適合的工作,主要的學習仍然是她自己,是她自己在控制學習的腳步。 也因著工作是在她們的自由意識之下所做的選擇,所以明顯可以觀察到,她們在工作的過程都是專注的,在工作的過程中她們都能接受挫敗,也能承受不斷的嘗試,態度都相當積極!他們也紀律的工作,他們可以自由的工作!這也令我想到這一章節的圖十兒童正常與偏差性格特徵,在扇子的兩側分屬正面與反面性格。例如;扇子的一 邊是專注,另一邊是反覆無常。一個人在正常情形之下只會出現一種情緒,而書中也提及,專注的工作是一個達到正常化的方式,所以當孩子能專注的工作,他就不會反覆無常或無所適從。 不論孩子的年齡或是性別,不論在學校或家庭;他們都能對於有興趣有吸引力的工作投入相當的時間,獲得相對的內在成就感!不論成人的角色是家長或老師,他們都要擔負起準備適合孩子(能專心工作)的環境供孩子學習,因為關係良好的架構,會深深影響孩子的學習
0 評論
一旦兒童全神貫注於某項足以吸引他們的工作,那些缺陷特徵就會立刻消失。有時候太多外在因素去影響兒童的視線,打斷他們的思考,導致兒童無法達到全神貫注,專注力下降,在蒙梭利特教室中,步調是緩慢且安靜舒適的,每個兒童都可以在這個準備好的環境下得以更專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書中兒童正常與偏常性格特徵圖上,可以看出兩者只有一線之隔,我認為兩者是非常相互靠近的,如同教授說過的那條線就代表著工作,而文中提到要在兩種狀態之間轉換,必須要在專注的心智伴隨之下,用雙手去進行實物操作工作後,才得以達成。在蒙特梭利教室裡老師示範工作給兒童時,都是安靜的,並做重點式提醒,有時候太多的話語反而會去打斷正在專注中的兒童,對兒童來說要同時做到聽跟看有時是困難的。 兒童尚未發展出任何控制能力時,如果就讓兒童為所欲為,等於違背自由的真正含意。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的「真正的自由乃是一種發展的結果」,在蒙特梭利教學法中,自由和紀律兩者是同時存在並交互影響的。自由不等同於放任,這樣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不會有所幫助,甚至會造成所謂偏差行為的產生,這也體現出準備環境的重要性,當兒童生活在對的環境下,就可以得到漸進的良好發展。 所謂的「正常化」來自於集中注意的某項工作,在蒙特梭利學校,教師會先準備好環境,以兒童可以達到自發的紀律、持久而快樂的工作的目標,並讓兒童對工作的興趣保留下來。在適當的年紀給予適合的工作,可以讓他們達到自我肯定並建立自信心,且環境需隨時依據兒童做改變,當兒童對重複的工作開始失去興趣時,蒙特梭利老師會依據兒童的能力適時的給予新的工作,有可能是具有挑戰性的,將兒童內在興趣再引導出來,那麼兒童就可以達到專注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