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紀律 T32 2022-04
紀律的界定是孩子會從內在的自我去控制自己。在對的環境裡孩子可以學習的方式也會更多元化,在孩子剛接觸到環境中的教具,第一步老師會先示範如何正確操作教具,而在示範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去打開孩子對教具的興趣,讓孩子去好奇並想自己嘗試操作,慢慢的孩子會專注投入在教具中,甚至是重複操作同個教具。 在蒙氏教室裡,孩子可以自由地去選擇他想操作的教具,但並不見得教室中每個教具都是適合這個孩子的,不同的教具對應的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如何引導孩子去選擇對的工作,便是身為蒙特梭利教師的工作。在教室裡教師本人就像是一位觀察者,要去注意孩子們的每個一舉一動,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孩子操作過程中如果開始有玩弄教具的舉動時要立即阻止,這個阻止並不是去責備孩子,而是引導使用的方式,重新示範一個教具如何操作,有時間時可以適時地陪伴孩子工作。當孩子慢慢投入到工作裡時,教師就可以慢慢抽身離開,但是視線還是要再回到這個孩子身上,這個過程不單單只是陪伴孩子工作,也是和孩子建立一種情感上連結。 當我們站在外頭觀看蒙特梭利教室時,有的人會覺得孩子很自由,感覺沒有人管束孩子,但是當你站在教室裡,當你正身為一位蒙特梭利教師,你需要時刻將注意力擴大至每位孩子。對於小幼班這個時期的孩子,與其去制定嚴厲規定,不如從簡單的教室常規開始會是更好的。有時候看似簡單的靠椅子、拿取工作,都是需要不斷的去重複提醒、示範。當孩子的常規養成習慣,相對的,孩子在工作中便會顯得更穩定。在教室裡可能有些孩子會使用一些方式來吸引教師的注意力(例如:不停地喊老師幫忙),如果這時候教師沒有去引導孩子如何使用正確的方式請求幫忙或者建立孩子自己獨立工作的信心,孩子的行為可能會漸漸惡化,到時候要再調整就會來不及。所以要注意到每位孩子的狀況,並適時的給予協助,引導孩子回到正軌,孩子的服從度也會較高。
1 評論
自由與紀律 T11 2022-04
內在紀律的培養從孩子離開家庭到學校生活就開始培養了,在學校裡我們透過環境、團體、人際的互動讓孩子從學校教室的常規去學習由內在發展的自我控制,「有限制的自由」在蒙特梭利教室裡裡自由與紀律是正相關的,但絕對不是放縱孩子隨心所欲,放縱就是缺乏規範的自由。教室中孩子的自由是建立在紀律上的。 我們不難發現現在網路上很多文章,都強調要「尊重」孩子,但所謂尊重的定義卻是不知不覺的放縱孩子,這樣的尊重對孩子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在學校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尊重自己也需要尊重環境和人,而我們的的責任之一就是引導孩子「責任」在哪裡?在學校的紀律簡單來講就是「常規」,是培養孩子瞭解「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環境」的規範。蒙特梭利說:「自由必須以獨立為基礎」,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提供給孩子練習的機會來達到獨立的目的,而唯有自己動手有被滿足的孩子,才能感覺自己是自由的。蒙特梭利提到的的紀律,是建立在自由基礎上的主動與積極的紀律,那些看似乖巧的孩子,如果只是被動的配合服從,或是因出於害怕(怕被罵、怕不被喜愛…)才遵守規則,這些都稱不上內在紀律的。 「有限制的自由」意思是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但不能是無上限的提供,被孩子牽著走。舉例來說:早上起來家人急著要出門,孩子鬧脾氣想要自己穿衣服,就是不肯由爸媽協助穿衣服但自己又穿不好,這時爸媽要做的是遵守讓孩子獨立的紀律(自己練習穿衣服),但父母又趕著時間要出門,為了避免這樣情況和孩子有情緒衝突,我們可以前一天睡前就讓孩子挑選兩件中的哪一件衣服是他想明天穿呢?並約定好明天早上給他多少時間自行穿著,若超過時間爸爸媽媽就會接手幫忙,事先預告也是能協助孩子減少親子衝突的方法之一。 成人與孩子,都透過紀律(有規則)所帶來的秩序,來產生內在的「安全感」與「安定感」,這種有規則可循的安全感反而讓孩子感到自由,因此自由其實是建立在合理的紀律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