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新園蒙特梭利幼兒園
  • 首頁
  • 入學資訊
    • 關於 >
      • 教學內容
      • 蒙特梭利
  • 在校訊息
    • 行事曆
    • 相簿
    • 親子屋
    • 宣導資訊 >
      • 教育部通報109.01.30
      • 武漢肺炎防疫
      • H7N9流感專區
      • 預防登革熱
      • 狂犬病專區
      • 臺灣母語日
  • 更多文章
    • 孩子不麻煩
    • 教師心得
  • 聯絡新園
  • English

孩子不麻煩

認知發展

1/6/2010

0 評論

 
依據皮亞傑的認知理論,3-6這個階段孩子的認知發展是,孩子不再侷限於使用動作上的「試誤法」去解決問題,而是逐漸能以抽象的推定思考去進行一個活動。例如,用一個橡皮擦當成車子,或者是可以理解巫婆是老師扮的,不必害怕。這個階段,孩子也漸發展出因果上的理解。例如,一個球從牆後滾出來,孩子會趨前看看牆後是誰在推球。同理心也在這時開始發展。例如,他會去安慰一個哭泣的孩子。不過,要謹慎的是,雖然同理心是道德發展的基石,對於一個孩子,還不能期望他有清楚的是非對錯概念。例如,孩子打人,告訴他被打會痛,並不能有效說服他不再打人。因為,對孩子而言,對錯並無太大意義,至少在孩子的初期認知中是如此。倒反而是,孩子發現打人是不被大人 (尤其是對他“友善”的大人) 「認同」的事,更能制止他不再犯。這個特質是可以運用到有關孩子管教上的,例如,通常孩子在犯錯時,我們容易動怒的深層原因,常是因為我們心裡有個聲音說「我已經告訴過你這不對,不可以做,你還“明知故犯”,你是故意的」。其實,這樣的認定,已涉及孩子對是非的認知能力問題。事實是,孩子在這個年紀,是非對錯的認知能力是相當有限的。要教導孩子須用不同的策略,例如,用較耐心、平和方式,透過不斷提醒及同理心強化,讓孩子養成對的“習慣”,這會比責罰孩子更有效。應該記住的是,這個年紀的孩子雖漸發展同理心,但他的認知仍是以「自我中心」為主要基調。至於這年紀有效幫助孩子認知發展的學習方式是,善用發展心理學家維高斯基(Vygotsky)的近區學習( ZPD )概念。近區學習提示的是,不斷地運用比孩子目前能力所及再稍難些(”近區”)的工作來引導孩子學習(它是一種視孩子學習狀況不斷調整的動態模式)。另一類似的概念是「鷹架」(scaffolding) 學習理論,指的是在孩子從事工作時,透過成人所給的暫時性支撐和協助,直到他能自行完成它。(記得如何扶助孩子學騎兩輪腳踏車嗎?只有在孩子”應該”可以平衡時我們才會”偷偷”放手)。不論採取何者,成人都須要協助引導及組織兒童的學習。 
0 評論

您的評論將在核准後發佈。


發表回覆。

    李定智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
    持蒙特梭利AMS證照

    Archives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二月 2015
    八月 2013
    三月 2013
    四月 2012
    三月 2012
    十一月 2011
    七月 2010
    四月 2010
    三月 2010
    一月 2010
    六月 2009
    四月 2009
    三月 2009

    Categories

    全部

    RSS 訂閱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by 新園幼兒園
  • 首頁
  • 入學資訊
    • 關於 >
      • 教學內容
      • 蒙特梭利
  • 在校訊息
    • 行事曆
    • 相簿
    • 親子屋
    • 宣導資訊 >
      • 教育部通報109.01.30
      • 武漢肺炎防疫
      • H7N9流感專區
      • 預防登革熱
      • 狂犬病專區
      • 臺灣母語日
  • 更多文章
    • 孩子不麻煩
    • 教師心得
  • 聯絡新園
  • English